👇 國家的建立不只是大喊民族解放就行-建國與國際政治
.
成功了是因為自己努力,失敗了是因為別人不給力。
.
"外來勢力"這個字眼給人的第一印象,往往想起的是歐洲人入侵北美洲,造成當地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;近來美國對中東事務的插手,讓中東成為世界的火藥庫等等。這個第一印象讓"外來勢力"彷彿是一種惡勢力,它的出現伴隨了掠奪與壓榨。
.
惡勢力的出現往往也是民族力量的凝聚,抵抗外來民族也往往成為弱勢民族凝聚自身力量的口號。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「驅逐韃虜,恢復中華」,成功號召知識青年投身革命,是當時很多人奮鬥的目標,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。
.
如果有人說,其實,最後建國成功的背後,是靠著"外來惡勢力"的支持才成功,需要很大的勇氣,這本新加坡學者撰寫的《建國與國際政治:近代中印泰主權國家建構比較史(1893-1952)》就是一本這麼有勇氣(政治不正確)的書。
.
完整文章參閱:https://reurl.cc/1gKRxV
歡迎追蹤IG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1101601/
.
相比於大多數的人認為一個國家的建立,都是因為民族主義、啟蒙思想、宗教與反殖民運動的推進,這本書通過觀察政治力量、利益計算以及各類價值觀的互動,帶我們思考"國家建立"背後的想像,是不是搞錯了動機和過程。
.
這種論調不知道要挑戰多少歷史課本?
.
尤其是在此刻全世界都動盪的時代,這樣的說法會受到許多激進份子的質疑和不滿,好像是說革命會成功都是靠著別人施捨,而不是靠自己努力。但是,換個角度來看,這本書提供的思維,也給人們于國外關係的互動想法,多了一層更開闊的思路。
.
外國勢力的決策思維其實都差不多:如何在世界各地分配有限的資源,獲取最大的利益。所以外來勢力介入當地政治時,重視的是制衡而不是控制。為了要能制衡其他勢力,重要的反而是維護當地政府的權威,籠絡他們成為自己人。這策略的好處在於更容易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,外來勢力可以以最低的成本,獨佔經濟利益。
.
這個思維有價值的地方在於,國家發展與謀求利益的外來勢力,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,而是有借力使力的空間,泰國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案例,雖然大多時候還是受制於外來勢力的掠奪和侵略意圖,但等到對的時間、對的局勢,依然可以獲得更大的自主權。
.
🎏🎏更多內容請看個人頁面的方格子網站
📢多災多難的清末民初
📢權衡之下的印度尼西亞
📢幸運的泰國?
📢弱勢國家掌握的成功因素比想像中的少
.
#翔武紀 #閱讀 #新書分享 #reading #文化 #讀書 #文創 #網美 #網美集散地 #網美景點 #攝影 #活動 #情侶 #輕旅行 #travel #likeforlike #likeforfollow #like4follow #like4likes #旅行 #writing #文字 #方格子 #台灣 #現代史 #季風帶 #東南亞 #戰爭